2009-08-13

類似的災難,不同的應變措施


這張畫,雖然是臨時在辦公室裡畫的,但卻真的是我當時的慘況
下方黑色的是泥巴,真快到我大腿的高部(我 175CM)
Simon @ 塗鴉亂畫
先說一個 Simon 自身經歷的小故事 ...

在 2001 年的時候,有個颱風叫納莉,由於這個颱風帶來了超大雨量並適逢漲潮(怎麼每次颱風來的時候都漲潮),基隆河瞬間暴漲並溢過堤防,再加上南湖大橋基隆河整治工程尚未完成,形成缺口,大量洪水灌入松山、南港地區,以致抽水站被淹,除了造成大臺北地區嚴重淹水外,捷運系統也中了大獎。

我有印象的台北市淹水狀況是:捷運南港線從南港機廠、昆陽站及市政府站出入口淹水淹入車站,沿捷運隧道向西漫流經後山埤、永春、市政府、南港線臺北車站等至西門、小南門;忠孝西路捷運台北車站站前地下街共構牆進水和捷運忠孝復興站與 Sogo 連接的部份。

為什麼印象會這麼深刻呢?

因為那個時候,Simon 還在南港的聯勤勤指部當兵(不是總部,而是另一個單位,已經撤除了,所以寫也沒關係),而且已經是個半菜不老的班長。

印象中,淹水的隔天,我們就被派出去救援平時飽受我們騷擾的南港&汐止「鄰居」(註一),救援的內容的內容很簡單,但卻對災民很實用,我的印象是:

第一天,協助南港&汐止地區居民先搶救地下室(如果沒淹的話)&一樓裡尚可救出的物品
第二天,幫忙搬運並集中已經變成垃圾的大型物品(一樣是在南港&汐止)
第三天,幫忙清運垃圾,並協助附近有地下室的民眾清理地下室(還是在南港&汐止)
第四、五&六天,到汐止不同的地方幫忙「挖出」在陷在泥裡的一樓民宅

即使隔了這麼久,我仍舊印象深刻,除了我沒有雨衣穿卻要在雨中做事帶隊外(緊急狀況,雨衣不夠分,只好優先給阿兵哥穿,當時帶隊的『所有班長』都沒得穿,包括一位剩不到二個月就要退伍的L君《註二》),首次看到淹水的狀況,也讓我著實有種大開眼界的感覺(這個形容很怪,但我還真的想不到別的詞),也讓我體驗了不少「第一次」。

第一次覺得泡水的傢俱真的是重得要命(特別是該死的地毯類)、第一次幫忙整理地下室出來後卻是全身散發出洗過澡後的香氣(那間地下室放的是海馬牌沐浴用品,個人猜測應該是大盤商吧)、第一次在訓練班隊裡卻沒有辦法見紅就放(國軍的訓練部隊,大多都是見紅就放,週休二日,除了犯錯,很少在扣假的;因為救災的關係沒放,卻也沒聽到有人叫一聲)、第一次見識到「泥淹半層樓」的驚人景象(還有水淹一樓半,只是我們到的時候,水已經退了)、第一次知道原來河裡的垃圾這麼多(動畫神隱少女的河神洗出一堆垃圾的情節真的沒有唬爛)...

這麼多的第一次體驗(我省略很多了),都在我當兵救災時體驗到的,那個時候的國軍在災難發生後可以行動的第一天就出動了(淹水當天也出不來),我所在的部隊不大(畢竟只是訓練單位),除了我們之外,我也看到有其他北部的部隊出動往其他的地方救援(軍卡很好認的),充份發揮國軍人手多、效率高的優勢(還有些工兵部隊有大型機具,那更是救災的好幫手)

八年前,國軍可以在災難發生隔天就出動,並配合當地的里長動作,但這次的水災,我似乎沒有看到?

就我的印象裡,國軍涵蓋陸海空三區,資源是很豐富的(現在應該還是吧),工兵部隊有機具、二棲部隊有橡皮艇、化學部隊有消毒手段、一般部隊有人力,這些在救災時都是非常實用的,在這種時候不出動?請問那些設備、人員在那裡幹什麼?

註一、Simon 當兵的時候,士官隊訓練仍舊是走「沒人性訓練」的路子。光是喊口號的訓練,及格標準是 28 個人的部隊,喊口令要喊到對面的居民打電話來抗議為止(跨過對面南港火車站那裡的居民,不是隔壁的居民),或許是這個關係,我們營地的指揮官跟附近都很熟 Orz ...


註二、好友L君是我目前碰過當兵當得最「救難大隊」的代表,從九二一地震到納莉颱風水災,他老兄都碰過了,也都有出去協助救援,常被我們譏笑是有名的倒楣蛋。


註三、如果國軍弟兄真的出動了,記得回去要喝薑湯或薑茶去寒,不然很容易感冒的

2 則留言:

  1. saw the news update almost everyday. pls take care ya !

    回覆刪除
  2. Emm ... The most problem is from southern Taiwan.
    We live in northern Taiwan, it's OK for us la ...
    Anyway, thanks for asking ...

    回覆刪除

請勿使用注音文留下訊息,否則一律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