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裡有種說不出來的滋味,雖然我個人對台灣的新聞一直覺得看不順眼,但被人家這麼明白地說出來,還是覺得不太舒服。原來台灣的新聞在國外是這種評價。
托她大姐的福,我這幾天特別注意了一下幾家新聞台的新聞,難得知道最近台灣的狀況(像趙附馬案),其中最好笑的是東森,還有看守所第幾天,簡直跟連續劇今天第幾集一樣嘛!坦白講,我自己看也覺得很好笑,難怪我遠在馬來西亞的冋事會拿這個當消遣!
不過,這幾天看下來,我倒是覺得國內的新聞台有點「閉關自守」,都是播國內的新聞,跟 CNN 或 NHK 不太一樣,剛好 Yahoo 新聞也有類似的新聞,我把它轉貼在最下方,有興趣不妨看看!
【中廣新聞網】 張德厚 報導
凱達組織領袖扎卡威在巴格達被美軍所擊殺,是重大國際新聞,消息傳出後甚至引起國際油價下跌,不過國內電子媒體的焦點卻都完全集中在李泰安及趙建銘身上,對於扎卡威身亡等重大國際要聞視而不見,學者指出,電子媒體的國際新聞比例過低,長期將造成民眾的國際視野嚴重不足。
扎卡威被美軍所擊殺、南韓公民團體抵制世界盃足球賽,這些國際要聞在台灣幾乎都被李泰安及趙建銘的新聞所排擠,上不了電子媒體的版面。媒體觀察基金會董事長管中祥表示,電子媒體常認為台灣觀眾對於跟台灣無關的國際新聞不會有太大的興趣,因此不會有收視率,就不太願意花心思製作,國內大部分電子媒體的國際新聞,無論在廣度或深度方面都不嫌不足。 管中祥:「在這種狀況之下,我們會發現民眾對於國際事務是一無所知,等於活在資訊的孤島之中,國際新聞比重過低,對於台灣民眾的國際視野是有很大的影響。」
管中祥指出,台灣國際新聞過度依賴歐美,對於互動日益頻繁的鄰近東南亞國家常常是視而不見,甚至抱以歧視的眼光,讓民眾失去認識多元文化、培養國際視野的機會,不利於台灣的全球化,而國際新聞偏重花絮、軼聞,也讓無助於民眾了解國際事務的全貌。 管中祥:「例如一個小貓掉到水裡面,被消防人員救起來,這種新聞過多只是讓民眾對國際的了解流於片段,限制對世界的了解,只有純粹的娛樂效果。」
0 意見:
張貼留言
請勿使用注音文留下訊息,否則一律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