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13

些許失望的天觀雙俠

之前看新聞的介紹,說武俠小說出了位奇才鄭丰,她寫的天觀雙俠,在二岸三地引起極大的反應,除佳評如潮外,甚至被譽為繼金庸、古龍、梁羽生之後,新世紀古武俠接班鉅作,更有不少名人出來推廌說這是部難得一見的作品這一類的話。

  對喜愛看小說的 Simon 而言,這可是天大的喜事,不用在看殺時間網路小說(網路上的玄幻小說其實是有公式的,找個時間我會寫篇我自己的看法),有部不錯的作品等著我,這可真令人高興,立刻透過管道弄來看了一下。書是看了,但,坦白講,別人怎麼看我不知道,我個人是挺失望的 ...

  我沒有看完整部小說(這對我而言,可是很難得的事),或許是期待愈高,失望愈大的關係,拿鄭丰與金庸相提並論,我覺得是太過讚譽了(特別是在我從第一集就猜到滅門的背叛者是誰的時候。謎之音:『這是武俠小說,不是推理小說好唄,合不合邏輯在這裡不是重點』)

  我第一次看金庸的作品是笑傲江湖(那年是小六,我媽氣個半死,武俠小說在長輩眼裡是『浪費時間,影響學習』的東西),看到不少情節時,都會讓我有種「俠,應該是如此」的那種澎湃奔騰的豪情悸動。為此,我成為金迷之一,國中一年級時,即使被老媽罵,我還是硬著頭皮把整套金庸看完(後來是因為金庸亂搞自己的小說,我才開始不屑這位金大俠)

  或許這是她的第一部作品的關係,整部書沒有辦法給我那種「我想要繼續看下去」的那種感覺(那些廢寢忘食看書的人還真厲害),儘管二位主角有什麼奇遇,我總覺得我只是個旁觀者,完全沒有想融入或是身在其中的感覺。看金庸、古龍、梁羽生或黃易的成名作品,會有種隨著主角起伏的感覺,當主角被人「堵」的時候,你會擔心;當主角因禍得福時,你會高興。金庸有句話說得很讚:「小說的主角是人」,也因此,好的小說是很容易跟我們產生共嗚的。

  在看書中的情節時,我往往會跟金庸某些作品的橋段,甚至是場景重疊在一起(其實,主角的個性也是),總感覺得到金庸風格成為這部書的影子在幕後正囂張地奸笑中(這就是被譽為接班人的主因嗎)

  我個人很佩服她在為這個冷冷清清的武俠世界裡帶來了新面孔(總算擺脫了溫瑞安、黃易等人了,她的出現,會不會給這些『前輩」們壓力),但我更希望我能看到她寫出像黃易、溫瑞安般有別於金庸的作品。這個世界永遠都只有一個金庸,崇古尊聖永遠創造不出新武俠的時代。

  以第一部作品來說(如果我沒有搞錯的話),她是很棒的,最起碼比金庸那些短篇催眠聖品來得好(古龍&梁羽生二位的作品大部份都是催眠仙藥;黃易很多作品跟A書沒什麼二樣;溫瑞安『寫完』的小說實在少得可憐),我個人得期待她的下一部作品,也希望她可以拋下金庸的影子,真正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派。

3 則留言:

  1. 武俠不死,可是也沒活

     這樣講是有點托大,不過我要感謝Simon這麼「照顧」武俠小說,這套書我只有翻翻而已,並不想看,Simon居然肯花時間心力全套看完,令人敬佩。

     《天觀雙俠》的書腰上寫了很大的四個字:「武俠不死!」我在後面加了一句註解:「可是也沒活!」是的,武俠小說至今仍在挺屍,到底會死得透澈往生成佛還是會魔界轉生變成不死系的怪物(Un-Dead),至今我仍在觀察中。

     《天觀雙俠》首刷七萬本,我很高興,因為這樣奇幻基地大概撈了不少,我希望他們會想出更多武俠小說。但是這套書我實在沒興趣,屬性不合。講更明白一點吧,我想說,如果司馬翎和余為魄都不能在巿面上看到書,那其他人又有什麼意義?對我一點意義都沒有,我寧可多看山田風太郎和菊地秀行。

     我想《天觀雙俠》的出版可以算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吧,我一直堅信著,多寫書評可以刺激讀者不要眼界狹隘,這個觀念完全崩潰。因為許多政治因素造成《天觀雙俠》的大賣(個人估計:一萬本的銷量是鄭丰應得的,七萬本--我不相信),而一些值得我們去關心、注意的作家/前輩作家卻還在九幽苦海。

     我怒了,我真的怒了。

     如果寫評介還要受到「巿面上沒書」的因素影響,連觀念都推銷不出去,那何妨就跟他拚一注呢?我熟知的故事,我要讓別人知道,就要想辦法傳唱下去。如果說看完《天觀雙俠》會讓人更想回頭看金庸小說,那我的目標將是鎖定在「金庸以外的所有武俠」。

    回覆刪除
  2. 呵,果然如我所料,你是最早回這篇的人。

      我個人在看了天觀雙俠後,真的是會想回頭再看看「舊金庸」的(新的版本,我實在沒有勇氣去翻,當我老古板也好,反正我不想毀掉以前金庸帶給我的感動)。

      至於七萬本的銷量,這太誇張了吧!我個人也認為一萬到二萬本左右是她應得的,剩下的那些是誰買去的啊?加上對岸嗎(不太可能吧)?我個人認為純武俠小說已經不太可能存活下去了,除非有個天才走出了不同於各位名家的另一條路。

      古龍厲害是因為把西方的東西加了進來(武俠小說+推理小說);溫瑞安厲害是因為他把古龍的東西轉為己用,而且更加發揚光大(還有走火入魔的趨勢);黃易的小說,其實偏玄幻類了(因為成仙的關係)。

      至於鄭丰,我覺得是另一個梁羽生,只是寫得不悶的梁羽生。

    回覆刪除
  3. 七萬本銷量,明知是炒作,其實也很OK,反正大家都不景氣,能多賺一塊就是多一分保險。但是要用這個小漣漪來唬爛成大波浪,講得好像武俠界出現新希望,我就覺得很不爽。如果武俠小說界(除了幾個大頭以外)沒有作家能夠靠版稅吃飯,沒有讀者持續追書,沒有出現對「武俠好書」的共識,那麼,再怎麼樣賣到好的書都只是漣漪而已,我們需要的是長期經營、長期發展,可以用武俠小說養活作者、出版社甚至是插畫家等,這才是真正的「武俠不死」。

     鄭丰有一定的實力我承認,《天觀雙俠》的製作也很精美,而且武俠小說已經很久沒有「值得注目的新書」了,種種因素加總起來,一萬本(兩千五百套)我覺得是可能的,一到二刷賣掉絕不是難事。七萬本的銷量,換算成套數將近要兩萬套,那超唬爛的吧!時報出新版《尋秦記》,有連續大炒,也才賣掉三千套,因為《尋秦記》冊數有七冊,算起來倒有兩萬一千本,可是總也不可能達到「七萬本」的恐怖數字。以此判斷,《天觀雙俠》賣七萬本實在是太誇張了,我只能說「奇幻基地」真的是撿到,因為這套書給誰出銷量都是固定,他們真的是撿到了。

     至於說武俠的新路,其實前輩都有留下暗示,只是後輩看不懂而已。金庸小說如果用推理小說的分類界定來看,那也只是屬於「歷史武俠」的其中一支而已,非常難經營但很容易出經典的一支。推理小說也有「歷史推理」這種玩意兒,像Josephine Tey的《時間之女》,Julian Symons的《黑石南毒殺案》都是,把推理情節構築於歷史事件,很難搞,但容易寫出經典。

     古龍小說結合東西洋文化,時至今日我們可用的素材更多。我們不但有推理小說、還有犯罪小說、間諜小說、奇幻小說、科幻小說,還有港漫日漫歐美漫,素材一大堆根本用不完。但是古龍小說是從傳統起家的,這點倒常常為人所忽略。古龍為什麼要「變」?因為他走傳統老路會死啊!

     梁羽生其實跟諸葛青雲、柳殘陽、獨孤紅、黃鷹他們一樣,都是屬於「混飯吃的公式作家」,但是梁羽生修養好,學問高,這一點讓他出類拔萃。而且香港作家普遍來講,作品有寫爛的,卻很少會有寫不完的!如果說金庸的評等是「優」,司馬翎大概是「甲」,梁羽生都還有「甲下」。其他公式作家,則是從「乙」、「丙」開始排了。

     溫瑞安走火入魔到,一直在玩「雞拔毛」的無聊遊戲。假設武俠是隻雞,他先把毛拔光,然後再插上各色羽毛,他一直在玩這個。雞拔毛的溫瑞安。雞再怎麼拔毛、插毛它總是雞,也沒有就變成鴨或鵝,就算插上了孔雀翎,難道就會變成孔雀?

     武俠小說難搞,難搞有很多意思,我覺得「難搞」只是「難賣」這種狹義的解釋,要創作還是可行的。要寫武俠首先不要上吊--什麼上吊?你沒看,屋樑上一條條繩索都吊在那裡,最大條的寫「金庸」、第二大條的寫「古龍」、其他還有「黃易」、「溫瑞安」嗎?人要是一直追求這些東西,就是拿脖子往繩圈上套,這不是「上吊」是什麼?如果那條寫著「金庸」的繩圈解不開,就把它分成幾截斬斷!短是短了點,至少還有別的用處吧,而且也不用上吊了。

    回覆刪除

請勿使用注音文留下訊息,否則一律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