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13

台灣大師~鄭問

話說最近 Mercury 在我的 Blog 裡提到了台灣的一位漫壇大師~鄭問,讓我不禁有些東西想要抒發一下。

  談到台灣漫畫,早期的幾位前輩因為跟 Simon 的年代差得太多,所以無從談起(早期的畫風畢竟是比較舊的,跟近代的風格已經有很大一段差距,我也沒有 Mercury 那種毅力去拜讀前人的作品),但近代的幾位畫家,我可大多是有拜讀過他們的作品,其中,鄭大師是其中的一位,但也是我對眾多台灣漫畫家裡覺得可惜的一位(純粹個人觀點,鄭大師的死忠粉絲們可以轉台了)

  台灣的漫畫家裡,毫無疑問地,鄭大師是「插畫能力」的第一人!

  沒錯,不是「漫畫」而是「插畫」。

  在我個人看來,漫畫要成為漫畫,除了故事外,更要考慮到整體的排版與易讀性;畫得很漂亮,意境很高,頂多只能稱為插畫(連貫性再強一點的就是繪本),這也是我個人比較偏向把鄭大師的作品算進插畫的原因。

  鄭大師在美術方面的成就是無法懷疑的(他大師的一手好字,我連『畫』都畫不出來),將中國的水墨意境帶入漫畫中,這真的可以算是前所未見的成就,在人物臉部的描繪、景物、場景的創造也都極為成功,並不亞於香港的那些「怪物」畫家,單單看每格都是一種很舒服的享受,唯一可惜的就是格與格間無法連貫,整篇都是「插畫」的風格看下來,其實是極不舒服的(我幾乎每次看完都要倒頭睡一次)
  日本的漫畫會流行,其實跟他們對整個漫畫的排版與視覺研究有很大的關係(看看現在漫畫的演出理論是從哪裡來的就知道了)!漫畫要表現出的是一個「完整」的故事,要讓讀者可以輕鬆地看完整部漫畫,中間的視覺休息是相當有需要的,所以他們寧願在線條間下功夫,把彩稿&灰階稿的比例降低,讓閱讀的人可以在較為舒服的狀況下看完整部漫畫。這點跟香港的漫畫家們一樣,他們雖然有能力讓每格都充滿著「真實感」,但卻沒有這麼做,而是在封面或大畫面時才這麼做。除了效果外,讓讀者的眼睛有適當的休息也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雖然台灣漫畫的人才濟濟,但能夠成功地打入日本與香港市場的並沒有幾位(別再跟我說陳某是台灣漫畫家了,人家是香港漫畫家,只是在台灣出版漫畫而已),鄭大師可以說是最成功的一位。但,我只肯定他把中國水墨意境帶入漫畫的行為,他老人家的漫畫成就,我並不認為是相當成功的(最起碼我自己不太喜歡看)

2 則留言:

  1. 看到這篇又回想起我死命要推薦的《溫瑞安之江湖閒話》,其實溫瑞安的八千字短篇小說還算OK,但是「鄭問的插畫」...那可是珍藏瑰寶呢。

     我一直覺得鄭問是很適合出「畫冊」的作家,尤其適合某某「設定畫集」這種東西的,要不然就和人家合作,圖配文,也是OK。我最想看鄭問畫《蜀山劍俠傳》設定畫集,不用有故事,只要把人物、場景跟道具畫出來,絕對會嚇死一堆人,而且還可能攻佔日本巿場!

     鄭問的封面,現在買「遠景版」的高陽小說還看得到,挺不錯的。我自己沒買,是因為內容的排版打字都還是用「鉛字印刷」,讓我覺得很感冒。我曾經也幻想叫出版社老闆找鄭問畫司馬翎小說封面(瘋啦!!)但是後來是找到李志清啦,畫了六張古龍小說的封面。那套書個人覺得很讚(封面來講),美中不足的就是,製作實在太灌水了,貴到買不下手。

    回覆刪除
  2. 鄭大師的作品,我個人真的比較喜歡插畫!

    如果他真的願意出關於「蜀山」的畫集,

    不管幾多錢,我一定都會狂奔去買!

    回覆刪除

請勿使用注音文留下訊息,否則一律刪文